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

巴黎展會

|
機構合作夥伴
機構合作夥伴

巴黎大皇宮暨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

巴黎大皇宮暨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The Réunion des musées nationaux – Grand Palais)致力於促進法國及世界各地的文化傳播。擁有藝術及博物館領域內的專業知識,使聯合會在文化世界中發揮度獨特作用,以及實踐其主要抱負——盡可能讓更多人與各種不同文化、時代領域和形式的藝術互動。

大皇宮(The Grand Palais)是聯合會象徵建築,匯聚多元專業實力,包括策劃大型展覽與文化盛事。巴黎大皇宮暨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也將專業經驗用於支持巴黎盧森堡博物館,以至全法國境內抱負不凡及創新的文化項目。

照片由Matthieu Croizier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the cat

Ville de Paris / Fonds d’art contemporain – Paris Collections

Fonds d’art contemporain – Paris Collections展示了2024年的增至23,400件的藏品系列。他們將藏品租借予中小學、養老院以及社區中心作為展覽品,以此與公眾交流。

請到 Fonds d’Art Contemporain的官網了解更多有關活動及收藏的資訊。

圖片由Fonds d’Art Contemporain – Paris Collections提供

the cat

國家古蹟中心

國家古蹟中心(Centre des Monuments Nationaux,簡稱CMN)是法國文化部轄下的公共機構,最初於1914年以「Caisse nationale des monuments historiques et préhistoriques」之名成立,2000年更為現名。中心由法國政府資助的機構,負責保護、管理並向公眾開放百餘處從史前時期到20世紀的古蹟,其中十九處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其1,470名員工在2022年接待超過千萬訪客。

CMN的核心使命包括:保存、修復與維護百處古蹟及13.7萬件文化資產;對外開放並活化這些國家級古蹟;透過每年近400場活動(展覽、演出、文化體驗等),推動古蹟在文化生活和旅遊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同時以「Éditions du patrimoine」作公共出版,透過發行導覽手冊、藝術圖書、建築師與建築物專題書籍、兒童讀物,以及為視障與聽障人士特製的出版物,為文化遺產的知識推廣作出重要貢獻。

照片由Aliki Christoforou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the cat

耶納宮

受委託為1937年「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制定城市規劃時,建築師奧古斯特.佩雷(Auguste Perret)曾提出一項宏偉的構想:建造一條連接意大利廣場(Place d’Italie)與夏樂宮的紀念性大道,打造「左岸的香榭麗舍大街」。然而隨著1934年達拉第政府垮台,這項宏大計畫被迫中止。但佩雷仍成功獲得了兩項重要委託——國家家俱管理館(Mobilier National,1936)與公共工程博物館(Musée des Travaux Publics,1939,即今耶納宮,Palais d’Iéna),實現了他運用鋼筋混凝土鑄就古典建築經典的夢想。

佩雷致力將鋼筋混凝土昇華為具有自身嚴謹體系的建築語言,並使之融入偉大的建築傳統。在耶納宮的設計中,他定義出一種從材料邏輯直接衍生出比例關係的古典柱式。修長的立柱一氣呵成地撐起屋頂,其下又巧妙嵌入第二重建築結構。雙重框架的互動構築出比例精準的完美空間。柱身頂端逐漸舒展,以飾有植物紋理的金字塔形柱頭與邊梁相接。柱廳、樓梯與環形劇場共同營造出莊嚴氛圍,而耶納大道旁的柱廊更透過紋理與線條的變化捕捉光影流轉,非凡詮釋了佩雷所創立的「鋼筋混凝土柱式」——這正是他為千年建築藝術長河作出的獨特貢獻。

照片由Marion Berrin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the cat

小皇宮

小皇宮建築是建築師夏爾·吉羅(Charles Girault)為1900年世界博覽會設計的傑作,自1902年起成為巴黎市立美術館,館藏涵蓋從古代至1914年的精美繪畫、雕塑、家具及藝術品。

珍藏包括非凡的希臘陶器收藏,以及以林布蘭著名畫作《Self-Portrait with Dog》為核心的十七世紀法蘭德斯與荷蘭繪畫系列。館內的法國十八至十九世紀繪畫收藏尤為壯觀,囊括福拉歌那(Fragonard)、格勒茲(Greuze)、大衛(David)、傑利柯(Géricault)、德拉克羅瓦(Delacroix)、庫爾貝(Courbet)、畢沙羅(Pissarro)、莫內(Monet)、希斯里(Sisley)、塞尚(Cézanne)與維亞爾(Vuillard)等重要作品。雕塑收藏亦令人矚目,以卡波(Carpeaux)、卡里埃(Carriès)與達盧(Dalou)的傑作為傲。小皇宮更擁有大量裝飾藝術典藏與卓越的版畫藝術陳列室。

自2015年起,館方持續邀請當代藝術家如凱欣德.威利(Kehinde Wiley)、安德烈斯.塞拉諾瓦(Andres Serrano)、Valérie Jouve、嚴培明、Laurence Aëgerter、尚-米歇爾.歐托尼耶(Jean- Michel Othoniel)、烏戈.羅迪納(Ugo Rondinone)、洛里斯.格魯等(Loris Gréaud),以及今年特邀街頭藝術家,將其作品與館藏經典共同展出。此創新策展透過當代藝術語境與傳統典藏的對話,揭示藝術創作跨越時代的內在聯繫。

圖片由小皇宮提供

the cat

羅浮宮

前身是皇宮的羅浮宮,在過去的八個世紀中與法國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自1793年起,羅浮宮被視為世界級博物館,其藏品跨越九千年歷史和五大洲,一共分為八個部門(即將增至九個),展示超過35,000件作品。作為以上珍貴遺產的守護者,羅浮宮早至法國大革命前就已經成為藝術家們瞻仰大師作品並吸取靈感的地方。時至今日,這裡仍然是為當代頂尖的創作者、建築師、畫家、雕塑家、舞蹈家、音樂家甚至廚師提供養分的地方。

因此,博物館中永久設置的作品是宮殿歷史的延續,也是委託在世藝術家進行彩繪或雕刻裝飾作品的理想至地。當中包括夏爾.勒布倫(Charles Le Brun)、德拉克拉瓦(Eugène Delacroix)、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Les Oiseaux」,1953年繪製),以及最近的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Esprit d'escalier》,2010)、François Morellet(《Esprit d’escalier》,2010)、塞.姆布雷(Cy Twombly,《The Ceiling》,2010)、Jean-Michel Othoniel(《La Rose du Louvre》,2020)及Elias Crespin(《L’onde du midi》,2020)。

照片:© 2017 Musée du Louvre / Olivier Ouadah © I.M. Pei / Musée du Louvre

the cat

歐仁德拉克羅瓦博物館

歐仁德拉克羅瓦博物館(The Eugène-Delacroix National Museum)位於歐仁.德拉克羅(Eugène Delacroix)自1857年直至去世起居住及工作的公寓及工作室。在畫家的公寓中,人們可以參觀展示了其作品的飯廳、客廳和睡房。另外,在工作室中可以俯瞰一個迷人的的小花園。工作室由藝術家自行建造,裡面放有成千上萬的素描及繪畫,以及從摩洛哥之旅的收穫。歐仁德拉克羅瓦博物館的藏品現時彙集了繪畫、素描、版畫,以及德拉克羅的信件及物品,通過各種主題展示了藝術家的作品及創作過程。

照片由Aliki Christoforou為巴塞爾藝術展拍攝

the cat

巴黎美術學院

巴黎美術學院(Beaux-Arts de Paris)是雲集藝術教育、藝術實驗、展覽、藝術品修復、文物收藏及刊物出版的地方。

學院的使命是培育學生成為一流藝術家。

the cat

建築與遺產博物館

建築與遺產博物館(Cité de l'architecture et du patrimoine)於2007年在夏樂宮正式揭幕,延續了自19世紀末比較雕塑博物館(musée de Sculpture comparée)與夏優學校(École de Chaillot)創立以來的歷史脈絡。博物館成立於2004年,有三個專注於建築與文化遺產的重要機構合併而成。作為同時兼具博物館、檔案中心、專門圖書館、建築創作觀察站及培訓中心的多功能場域,此文化基地以貫通古今的視野,提供對建築藝術的全面探索。博物館面向專業人士與普通民眾,建築與文化遺產之城定期舉辦特展、對談、工作坊及出版物發行,持續與當代創作領域及社會議題進行深度對話。

照片© Denys Vinsons

the cat

羅浮宮學院

羅浮宮學院(École du Louvre)是由法國文化部於1882年成立的公共機構,學員致力於提供藝術史、考古學、金石、文明史、人類學和博物館學教育的高等教育學院。

學院面向全球收生,更與多個國立及國際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係。這裡也是一個多樣的研究中心,也設立各種小組會談、學習日及研討會。此外,學院亦會出版學術文獻及網上研究刊物。

照片 © Majid Boustany

the 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