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八月,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Fondation Louis Vuitton)將其11個展廳全部獻給一位偶像級大師: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出生於1937年,本次回顧展是繼2017年法國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展覽之後,這位英國藝術家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回顧展。「大衛.霍克尼 25」(David Hockney 25)展出1955年至2025年間其創作的400件作品,全面呈獻他頗具趣味又博大精深的繪畫探索。此次展覽讓觀眾得以重溫其職業生涯中鮮為人知的方面。

他對透視法的重塑,引領他遠赴中國

在霍克尼看來,文藝復興時期的線性透視過於殭化,因此,他終其藝術生涯都在尋求突破之道,以更生動地呈現觀者移步換景的感覺。1980年代初,霍克尼接觸到中國的散點透視法後,並發展出他的「反透視」法。隨後,他踏上了橫跨中國的旅程,追尋一幅神秘的18世紀中國畫卷的蹤跡,並據此創作了紀錄片《與中國皇帝的大運河一日游,或曰表面即錯覺而深度亦然》(A Day on the Grand Canal with the Emperor of China or: Surface Is Illusion But So Is Depth,1988)。

他對技術創新的熱愛始於1980年代

霍克尼不斷重塑自我,這在他2011年起在iPad上創作的「flower portraits」系列中可見一斑。鮮為人知的是,早在1989年,他就開始嘗試傳真機創作,1990年涉足電腦繪畫,2008年開始使用繪圖板進行實驗性創作。這些轉變的發生,可以追溯至1972年倫敦英國國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舉辦的攝影展,題為「From Today Painting is Dead」。自此,霍克尼便力圖證明恰好相反:新技術的創新應用,正彰顯了繪畫的勃勃生機。

他對寶麗來的熱愛,不亞於對畢索的推崇

霍克尼在1980年代初接觸到寶麗來。這位藝術家在學生時代深受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作品的影響,立刻從中察覺到寶麗來與立體主義之間的共鳴。此後,他開始創作「joiners」——由同一主題的多張照片組合而成的拼貼作品。《梨花公路》(Pearblossom Highway,1986)是這一時期的最後一件作品,或許也最具代表性:一幅由數百張照片組成的馬賽克拼貼畫,描繪了加州荒涼的沙漠公路。

歌劇助他走出繪畫困境

霍克尼對歌劇的熱愛貫穿其職業生涯。自藝術生涯伊始,這位博學者便創作舞台佈景和服裝,他稱之為「舞台作畫」(paintings on stage),其中尤以艾爾佛.謝利(Alfred Jarry)的《烏布王》(Ubu Roi,1966)、伊果.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的《浪子的歷程》(The Rake's Progress,1975)和莫札特的《魔笛》(The Magic Flute,1978)為代表。這些作品也成為他在危機時刻更新繪畫語彙的途徑。藝術家希望將路易威基金會10號展廳用於呈獻歌劇。

他的泳池系列作品讚頌同性之愛的歡樂

1963年,霍克尼首次飛抵洛杉磯。從飛機上,他俯瞰到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他鍾愛的主題之一由此誕生。他創作了《Picture of a Hollywood Swimming Pool》(1964)、《Peter Getting Out of Nick's Pool》(1966)、《水花》(The Splash,1966)與《A Little Splash》(1966),以及後來的《更大的水花》(A Bigger Splash,1967)。這不僅是對繪畫技巧的挑戰,更是對同性間日常閒餘相伴的讚頌——在他的祖國英國,同性關係直到1967年才獲法律認可。

他讓雙人肖像畫重煥榮光

霍克尼的肖像畫是其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路易威登基金會展出了約50幅肖像畫,構成了一個私密藝廊,畫中盡是其至親好友。霍克尼尤其鍾情於雙人肖像畫這一體裁,這一傳統在藝術史上可追索至揚.范.艾克(Jan van Eyck)的《阿諾菲尼的婚禮》(The Arnolfini Portrait,1434)、湯瑪斯.根茲巴羅(Thomas Gainsborough)的《Mr and Mrs Andrews》(1750)或威廉.賀加斯(William Hogarth)的《A Rake's Progress》(1732-34)等畫作。然而,在霍克尼之前,這一題材在當代並不常見。他創作的《克拉克夫婦和波西》(Mr and Mrs Clark and Percy, 1970-71),是一曲獻給倫敦時尚界的活力頌歌。

他在法國諾曼第度過疫情封控期

人們常將霍克尼與英國或加州聯繫在一起,但這位藝術家也可以說是諾曼第人,他於2019至2023年間定居於奧日地區(Pays d'Auge)。在綠意盎然的田野環繞中,他創作了風景系列作品集《220 for 2020》。每天,霍克尼都會在iPad上記錄季節更迭。世界在疫情期間逐漸封閉時,他以此傳達出有關希望的訊息:「請謹記,它們無法阻止春天的到來。」(Do remember they can't cancel the spring)展覽期間,這句話以粉色霓虹燈的形式刻於路易威登基金會的外牆。

作者及圖片標題

「大衛.霍克尼 25」
展期至2025年8月31日
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

大衛.霍克尼由Annely Juda Fine Art藝廊(倫敦)、Gray藝廊(芝加哥)、勒隆畫廊(Galerie Lelong,巴黎)、 L.A. Louver 藝廊(威尼斯)及佩斯畫廊(Pace Gallery,紐約)代理。

Ingrid Luquet-Gad是一位常駐巴黎的藝評人及博士候選人,她在巴黎第一大學(Université Paris 1 Panthéon-Sorbonne)教授藝術哲學。

頁頂圖片標題:2025年,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舉辦的「大衛.霍克尼 25」中展出《Bigger Trees near Warter or ou Peinture sur le Motif pour le Nouvel Âge Post-Photographique》(2007)作品現場,照片由Prudence Cuming Associates Tate拍攝,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大衛.霍克尼

2025年7月14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