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藝術展網上展廳:策展人李綺雯分享她的精選作品

作品包括來自藝術家Martha Rosler、陳麗同和Rossella Biscotti的手筆

巴塞爾藝術展首次推出網上展廳,呈獻235間世界頂尖藝廊展示超過2000件作品。為了讓讀者先睹為快,我們邀請了幾位策展人從網上展廳中精選出多件心水之作。今天,我們邀請了策展人李綺雯跟我們談談她的精選作品。

Martha Rosler《Roadside Ambush》,選自「‘House Beautiful: Bringing the War Home」(1967-72)系列

在跨時代的藝術家中總有一些作品值得關注,他們的作品往往聚焦當代社會和政治議題。其中包括藝術家Martha Rosler「House Beautiful: Bringing the War Home」系列中的蒙太奇系列作品《Roadside Ambush 》,這是一部有關「客廳戰爭」的電視評論,Martha將看似遙遠的越南戰爭和富裕美國家庭的畫面拼接在一起,揭示了一個日益緊密的世界,在這裡一場戰爭通過媒體被集中在一起呈現。

由 Galerie Nagel Draxler藝廊(科隆、柏林和慕尼黑)代表展出。

Ken Lum《Chessburger》(2011)

林蔭庭「Portrait-Repeated Text Series」系列中的《Chessburger》以詼諧幽默的方式串聯了普通群眾的故事,一名在休息的亞洲廚房工人,在身旁的看板上呈現了工人內心的獨白。這也提示著我們作為觀眾,在觀賞藝術的時候是如何將自己的解讀附加於作品人物的生活中。

Galerie Nagel Draxler藝廊(科隆、柏林和慕尼黑)代表展出。

Siah Armajani

Siah Armajani以他的公共作品出名,此次在Rossi & Rossi的展廳中將呈現他上世紀60至70年代的早期作品,包括繪畫、拼貼畫和雕塑作品,表現了藝術家廣泛的興趣和影響力。這些作品源於波斯的傳統與書法練習,以及他如何使用文字作為圖像呈現古蘭經中的引文在伊斯蘭藝術和建築中的呈現。是次作品中最值得關注的是《Moon Landing》裝置,這件作品是在首次登月時候創作的。作品上著名了「這台電視見證了阿波羅11號的登月人物」。這也是藝術家對科技與宇宙的興趣表現之一。

由 Rossi & Rossi(倫敦、香港)代表展出。

Santiago Bose 及于一蘭

Silverlens藝廊在網上展廳的展出關注了在前互聯網時代全球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重新定義了工藝、土著文化和藝術敘述方式,Santiago Bose (1949–2002) 的作品植根於菲律賓的本土文化,作品《Philippine Amulet Series I》呈現了受殖民主義影響的社會民俗文化集合。于一蘭一直與馬來西亞沙巴的編織工匠合作,傳統編織技藝賦予全新的意義。

Silverlens(馬尼拉)代表展出。

陳麗同《Receptor (willow-green)》及《Receptor (caterpillar-yellow)》(2019)

在香港藝術家陳麗同的雕塑作品中,她將廢棄的工業用品、傢俱用品與自然材料和其他現成物品結合在一起,反映出香港極端的城市化進程。作品《Receptor (willow-green)》(蒙眼感知器(柳綠))與《Receptor (caterpillar-yellow)》(蒙眼感知器(毛蟲黃))創作於2019年,靈感來自於工業革命至今,毛蟲不斷變化的偽裝能力。它們賴以生存的自然棲息地、樹木的枝丫變成了直立的超然世界的實體。對材料的混合運用,體現了陳麗同在瞬息萬變的後工業時代,不斷探索人與自然的共存。

膠囊上海代表展出。

施慧及 Maryn Varbanov

在中國現當代纖維藝術中,來自上海的Bank畫廊呈現了施慧以及她的導師馬林瓦爾班諾夫的作品。瓦爾班諾夫同時也是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院)「萬曼壁掛研究所」的創辦人。施慧精緻的混合媒介裝置使用了她的標誌性紙漿和絲網等材料,與瓦爾班諾夫大膽而充滿活力的山羊毛「軟雕塑」以及上世紀70年代的紙上作品將在Bank畫廊網上展廳共同呈現。在這裡,藝術家將帶你重新構想傳統纖維作品與時間和空間的對話。

由Bank(上海)代表展出。


Rossella Biscotti

Rossella Biscotti對材料的詩意運用,是對個人記憶、敘事與社會關係的集合檔案。在作品《Other (Former Residents)》中,她利用打孔卡系統的傳統技術、花布紡織機、以及她所居住的布魯塞爾最近兩次人口普查中被歸類為「其他」的人群資料,將抽象的資料資訊通過現代分析法和資料處理方法隱藏並編制在這件布料裝置作品中。類似的方法也表現在《A Shirt, Blue Pants, Blue Jeans, a Towel》(2018)作品中,不同的紡織品被壓制成不同的形狀,包括球形、立方體和長方體。作品中每件紡織品都來自於德國聖彼得(Sankt Peter)的居民,藉着全新的藝術形態講述了這座城市和這裡每一個人的歷史。

Mor Charpentier(巴黎)代表展出。

網上展廳於3月18日啟動,並於2020年3月25日結束,但收藏家仍可以使用各個藝廊頁面上的聯繫方式與他們聯絡。有關下次的網上展廳將稍後公佈。


Discover more related content b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