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Roman Signer 及 ​Chim↑Pom製作的影片於網上影院播放 by undefined

收看Roman Signer 及 ​Chim↑Pom製作的影片於網上影院播放

Roman Signer 與 Chim↑Pom 跟「光映現場」策展人李振華討論他們的電影,分別是《紙的行動》及《BLACK OF DEATH》

瑞士藝術家Roman Signer的《紙的行動》是1987年9月第八屆卡塞爾文獻展的閉幕作品。影片記錄了他以巴洛克式橘園宮作為背景,使用每疊1千張,共350疊白紙,在煙火技術員的協助下,在群眾前將3千500張白紙向空中引爆的情景。結果,一幅50米高、1千米長的白色紙牆就誕生了。以下是策展人李振華跟藝術家的對話,請按此收看影片。

李振華:你可否告訴我們1987年的世界是怎樣的嗎?那個世界又如何跟你在卡塞爾文獻展的作品相關聯呢?

Roman Signer:作品沒有對當時的政局有任何關聯的;我在更早以前已開始構思這作品,而第一次測試是在1987年。起初我是要創造一幅水牆的,但後來決定用紙張來代替。我原先為卡塞爾文獻展構思的作品,是一個巨型螺旋,躺在環環相扣的熔絲所做成的草地上,而螺旋會在卡塞爾文獻展期間一直燃燒着。

李:你的作品中時間雕塑是怎樣的一種概念?

RS對於時間我是著了迷的;這是關於變化的。作品《紙的行動》(1987年)有三個階段的:一疊疊的紙張、引爆和散亂在草坪上的紙張 — 畫面猶如雪地似的。

李:世界還是處於分隔之中,無人知道要持續多久。你在2020年做了甚麼?

RS我一直都在工作。因為沒有太多的展覽舉行,所以我大部份時間都是為自己工作。我嘗試在大自然中進行實驗,又經常在繪畫。我總是停不下來的,但當中的工作卻沒有從前般的讓人享受。以往我通常在瑞士阿彭策爾的Weissbad進行實驗後,都會去喝一杯的,現在就不行了。

Chim↑Pom, BLACK OF DEATH, 2013.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OMALY and MUJIN-TO Production.
Chim↑Pom, BLACK OF DEATH, 2013.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OMALY and MUJIN-TO Production.

這場遊擊藝術行動中,藝術團隊Chim↑Pom運用標本烏鴉和播放着烏鴉叫聲的揚聲器來吸引雀鳥。Chim↑Pom把大群烏鴉放在日本國會議事堂前和繁忙的澀谷街道上。大群烏鴉常在日本街頭亂竄,而且變得越來越機智。烏鴉就像超級老鼠般,只靠吃食廚餘生存而無懼滅絕的威脅。2013年,Chim↑Pom把同一意念運用在鳥鴉身上,突出了烏鴉因靠吃食福島核災疏散區中生還的家畜存活過來,然後人們也就把牠們帶離疏散區。以下是策展人李振華跟藝術家的對話,請按此收看影片。

李振華:Mono-ha(物派)在日本是什麽意思?爲何ChimPom認爲自己屬於為「後物派」呢?

Chim↑Pom我們從「Pavilion」系列中獲得靈感,那是我們針對現場環境而創作的裝置作品。由於我們大多數的成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藝術教育,因此我們一開始創作時,便傾向使用現有的物件,而不是根據想像虛構出來。動物、植物、展覽場地的標誌性物件,甚至百貨公司的招牌、岡本太郎隱藏在岡本太郎紀念館中的遺體、在2011年海嘯喪失親人的家屬淚水,以及廢棄建築裏的地板與傢具等,都是我們創作的素材。直接的創作風格,體現出我們經常探討當前的社會問題與狀況。

李: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你們項目的進度如何?

Chim↑Pom:爲了原本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部分福島核事故的疏散區在去年重新開放。那時候我們的作品《別隨風而行》曾在四個場館展出,但其中一個場館和展品因重新開放而被拆除。現在我們總共有三個展覽場地。

李:世界還是處於隔離狀態中,我們也不知道這狀況要維持多久。由2020年起至現在,你在幹甚麼呢?

Chim↑Pom:2020年5月,日本政府宣布東京進入緊急狀態,而東京奧運也推遲舉辦。在這座城市完全靜止的那個月,我們做了個廣告牌項目,將塗有氰基敏化劑的廣告牌安裝在交通車流急劇減少的位置。這些廣告牌被擱置了兩個星期;又在屏幕上印了雨水、陽光和搖擺影子的痕跡,寓意着即使時間流逝,這些事物卻從未改變。


瀏覽網上影院更多資訊。

Roman Signer
Aktion vor der Orangerie/Action in front of the Orangerie
1987
Documentary
5'05"

Chim↑Pom
BLACK OF DEATH
2013
Documentary
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