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由藝術經濟(Arts Economics)創辦人Clare McAndrew博士撰寫、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集團聯合出版的《2022年環球藝術收藏調查報告》,全球藝術市場可能會迎來極其強勁的一年。

此次調查基於對11個地區2700多名藏家的採訪,是同類調查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報告發現,儘管疫情持續,收藏者仍願意參加全球藝術博覽會。儘管通脹不斷上升,國際局勢複雜多變,收藏者仍對藝術市場持樂觀態度。 

以下是這份報告的一些關鍵信息: 

1. 高淨值藝術收藏家信心十足 

超過四分之三(78%)的受訪藏家對2022年底前的藝術品市場持樂觀態度,略高於對股市的樂觀態度(75%)。超過一半(55%)的人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購買藝術品,39%的人計劃出售手中的藝術品,以保證市場擁有持續的供應。

2. 2022年上半年的藝術品支出幾乎是2019年全年的兩倍

這些收藏家在2022年上半年的藝術品支出為18萬美元,幾乎是2019年疫情前全年(10萬美元)的兩倍,明顯高於2021年全年(16.4萬美元)。而且他們不會就此停手——這些收藏家計劃到今年年底將2021年的支出增加一倍以上。

他們也比去年購買了更多昂貴的藝術品。收藏家購買價格超過100萬美元作品的比例從2021年的12%增加到23%,幾乎翻了一番。這與他們在2019年購買的價格水準相似。

3. 收藏家購買的NFT越來越多,而非越來越少

被廣泛報導的「加密貨幣的冬天」並沒有讓這些收藏家對數位作品(包括NFT)的興趣降溫。相反,僅在2022年上半年,接受調查的收藏家在藝術類NFT上平均花費4.6萬美元,超過了他們在2021年(4.4萬美元)和2019年(3.5萬美元)全年的花費。他們的支出中有17%都花在了數字藝術上,其中10%與非藝術有關。

4. 對收藏藝術而言,親身現場觀看作品為重要

儘管疫情仍在持續,收藏家們仍然熱衷於前往藝術博覽會親自觀看作品。 2021年前6個月,略超過一半的收藏家(54%)在藝術博覽會上親自觀看後購買了一件藝術品,而已經有近四分之三(74%)的收藏家在2022年上半年就這樣做了。

5. 藝術品的線上消費將持續下去

即便在參觀了各地的藝術博覽會和藝廊后,更多富有的藏家也表現出了線上收藏的意願。在從藝術轉銷商那裡購買時,相對更少的收藏家表示喜歡在藝廊親手交易(42%,低於2020年的57%),而更多人表示,他們更喜歡在網上購買(37%,高於2020年的29%)。

但年齡較大的藏家更傾向於親自前去購買:在這些接受調查的人中,超過一半(55%)的人更喜歡在藝廊購買,而在Z世代收藏家中,只有28%的人偏好於此。

6. 藝廊主是最受青睞的收藏管道

藝廊主和轉銷商仍然是收藏家最青睞的管道,幾乎所有的收藏者(93%)都通過經銷商進行購藏,無論是在其藝廊、展會現場或線上。近一半(45%)的藝術品消費是通過藝術經銷商進行的。他們在拍賣會上的購買量略低於2021年(17%相比於20%)。

7. 收藏家願意為可持續性支付溢價

藝術行業的碳足跡一直是很多人苦惱的話題。越來越多接受調查的藏家表示,追求可持續性很重要,比如轉向純數字圖冊,使用對氣候影響更小的運輸和處理方式。

事實上,收藏家在2022年更願意為購買藝術品的可持續選項支付溢價,98%的人願意支付5%的漲幅(高於2019年的90%),86%的人願意支付10%的漲幅(高於2019年的68%),而57%的人願意支付25%的可持續溢價(高於2019年的45%)。

相片標題(由上至下):
Gulay Semercioglu、Tau Lewis、Barbara Hepworth、Carlos Cruz Diez、 崔潔、Thomas Ruff、Sable Elyse Smith、Matthew Palladino及Birgit Megerle的作品,由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各地參展藝廊呈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