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藝術市場時,我們有時會忘卻其核心:藝術家群體。無論是古埃及的雕塑家,還是Z世代的抽象畫家,正是他們的作品構成了藝術市場的根基。根據《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The Art Basel and UBS Global Art Market Report)統計,僅2024年藝術市場的估值就達到575億美元,其中商業藝廊與經銷商貢獻了60%的份額,這一數據凸顯了商業藝廊在這一複雜生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藝廊代理對藝術家的收入、曝光度乃至藝術遺產都至關重要。然而,藝術家的數量遠遠超過藝廊,獲得藝廊代理的道路充滿艱辛。那麼,藝術經銷商在擴大其藝術家陣容時通常會有哪些考量呢?
創作出具有創新性的作品僅僅是要素之一,但若作品沒有曝光,便無人關注。因此,尋找展覽途徑至關重要,但這未必意味著要在傳統空間展出。正如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藝匯經線」(Meridians)展區的資深策展人兼教育家亞斯米爾.雷蒙德(Yasmil Raymond)所言:「人們往往高估了傳統空間,如果你正在進行創作,也準備好展出作品,就應當一往無前。像湯瑪斯.赫胥宏(Thomas Hirschhorn)那樣,將作品置於車窗或人行道上,又或是效仿里爾吉.迪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當年為了生計當搬運工時,他就在卡車裡辦展。一切在於想像力與幽默感。」
還有一個解決方案,即藝術家將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為自己的作品打造展示環境。許多藝術家選擇經營自己的空間,展出自己和朋友的作品,有些人甚至在此過程中轉型為藝廊主。Benchoam正是循此軌跡發展,他坦言最初與同伴共同創立Proyectos Ultravioleta藝廊,正是出於展示自身作品的訴求。對藝廊主而言,擁有藝術家實踐經驗也能成為競爭優勢。Nuri Koerfer是一位常駐柏林的藝術家,因創作色彩鮮豔、探出動物頭造型的傢俱而聞名。她表示,自己開始與主代理藝廊Lars Friedrich合作,部分原因在於「Lars本人就是藝術家出身,這讓彼此初次交談就倍感親近。」
在這個行業裡,傳統B2B模式有時令人卻步,而人際關係的建立往往具有決定性意義。Koerfer與Friedrich不僅在藝術理念上契合,在正式合作前,就與他代理的多位藝術家私交甚篤。藝廊往往也是藝術社群,Coles當年正是在莎拉.盧卡斯(Sarah Lucas)和約翰.柯林(John Currin)(這兩位以不落俗套且有時具有爭議性的作品聞名)的倡議下創立藝廊,近三十年後,她依然代理他們。 誠如Benchoam所言:「與藝術家的合作總是始於友誼或長談,這個過程是自然而然的,沒有固定的模式。」
這些合作關係往往始於藝術家的職業生涯早期,通常在藝術學院求學期間。儘管世界各地有數百所藝術院校,但能與德國法蘭克福造型藝術學院(Städelschule)聲望相提並論的卻屈指可數。2020年至2024年,Raymond不僅擔任該校院長,還同時執掌其附屬美術館法蘭克福門廊藝術中心(Portikus)。法蘭克福造型藝術學院之所以備受推崇,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校友與教職員的聲譽和影響力,其現任及歷任成員名單堪稱當代藝術名人錄:梁慧圭(Haegue Yang)、艾米.希爾曼(Amy Sillman)和Willem de Rooij都曾在此執教,安妮.伊姆霍夫(Anne Imhof)、傅丹(Danh Vo)和西蒙.丹尼(Simon Denny)都畢業於此。每年舉辦的「Rundgang」學生作品展吸引全球藝廊主到訪,教師們也常將學生引薦至合作藝廊。
然而,對多數人而言,西歐藝術院校遙不可及。藝術世界已經全球化,而在與全球藝術圈聯繫較弱的地區,藝術家可能更難獲得商業與機構的認可,強大的本地人際網路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此情境下,藝廊同樣能發揮核心作用。「我們自然而然地傾向於為藝術社群創造空間,當然首先服務於藝術家,同時也面向更廣泛的觀眾,」Benchoam說道。作為活躍於國際藝術展會體系的藝廊,Proyectos Ultravioleta藝廊已成為其所在地區藝術家作品的首要推介者。「通常,雙年展策展人或大型博物館人員到訪危地馬拉時,會將我們作為第一聯絡站。我們準備好了相關資料,能幫助他們全面理解本地豐富的藝術生態與文化,」他隨即解釋道。疫情期間,該藝廊還設立了藝術家微資助計劃,並即將成立名為Gentle Press的出版部門,用以支援該地區創作者(無論是否代理其作品)以及創辦團隊所關注的社會議題。
這種多元化實踐表明,在當下高度互聯的世界中,藝廊必須探索服務藝術家的新範式。「當今藝術界規模已經無比龐大,藝廊代理也因此更趨多層次,」Coles指出。她進一步解釋道,除展示與銷售作品外,當代藝廊代理已「從管理藝術家檔案,延伸至為藝術家的數位身份提供內容支持與創作,甚至直接參與作品生產,這些生產可以從小規模迅速擴展到非常大規模。」
然而不管怎樣,在獲取藝廊代理這件事上,所有受訪者都一致認為:最重要的是構建一個豐富的作品體系,而這需要時間。「藝術職業生涯很長,」Raymond說道,「可能會遇到沒有展覽或創作停滯的時期。但這段時期也同樣重要,我喜歡這個過程。」Koerfer年近四十才開始與藝廊合作,她建議藝術家「專注於自己的作品,問問自己,我該如何構建我的藝術實踐,並建立出色的作品體系?」歸根結底,優秀的藝廊主自能識別真正有力的作品,無論創作者是22歲還是75歲。正如Coles所言:「我要尋找那些能以不同方式詮釋人類經驗的藝術家,他們可以是開拓者、薩滿、造夢師,也可以是術士和先知。」
Karim Crippa是巴塞爾藝術展巴黎展會的傳訊主管及巴塞爾藝術展高級編輯。
頁頂圖片標題: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展會現場